?雅思鸟:
乌鸫
乌鸫是瑞典的国鸟,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圈和喙外,全身布满黑色的羽毛,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,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。
乌鸫是鸫科鸫属的鸟类,分布于欧洲、非洲、亚洲,常栖于林区外围、小镇和乡村边缘、甚至瓜地、亦见于平野、园圃、乔木上以及有时在垃圾堆和厕所附近觅食。是杂食性鸟类,食物包括昆虫、蚯蚓、种子和浆果。
中文学名: 乌鸫
中文别名: 百舌、反舌、中国黑鸫、黑鸫、乌鸪
英文名: Eurasian Blackbird, Blackbird, Common Blackbird
界: 动物界
门: 脊索动物门
纲: 鸟纲
目: 雀形
目 科: 鸫科
属: 鸫属
分布: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,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
1,乌鸫雏鸟,一般喂豆制品(如白豆腐干或白豆腐皮),切成适口小块用竹签挑着喂;可以再加新鲜肉沫拌粉料(如点额粉、雏鸡料搓的20%的熟鸡蛋黄等)调成稠粥状,用竹蓖挑着喂。
2,成年乌鸫以鸡蛋大米或鸡蛋小米为常备饲料,每天喂一食抹(食缸)软料(肉沫+熟鸡蛋+水果沫+菜沫+昆虫),两小时内吃完为度。
3,乌鸫(turdus merula)是鸫科鸫属的鸟类,俗名反舌、黑鸟等。常栖于林区外围、小镇和乡村边缘、甚至瓜地(海南)、也出现在平野、园圃之乔木上以及有时在垃圾堆和厕所附近觅食。该物种是瑞典的国鸟。
乌鸫(学名:Turdus merula,英文名: Common Blackbird)是鸫科鸫属的鸟类,俗名百舌、反舌、黑鸫、黑鸟、黑山雀、牛屎、八日雀、中国黑鸫、乌(春鸟)。
全身黑色,但嘴黄色,鸣声嘹亮,春日尤善啭鸣,其声多变化,故又称”百舌”。
常在田圃或疏林间地上觅食,以甲虫、蝗、蚊、蝇等多种昆虫为食,为农林益鸟,也掘食蚯蚓。受惊则飞上枝头,营巢于乔木上。为我国长江流域,华南和西南各地常见的留鸟,注意乌鸫不是乌鸦。雌性和初生的乌鸫嘴巴黑色,没有黄色的眼圏,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。
乌鸫是瑞典国鸟。
鸬鸠学名大杜鹃,就是农村家喻户晓的“布谷鸟”,体长约320毫米,翅长约210毫米。雄鸟上体纯暗灰色;两翅暗褐,翅缘白而杂以褐斑;尾黑,先端缀白;中央尾羽沿着羽干的两侧有白色细点;颏、喉、上胸及头和颈等的两侧均浅灰色,下体余部白色,杂以黑褐色横斑。雌雄外形相似,但雌鸟上体灰色沾褐,胸呈棕色。大杜鹃性孤独,繁殖期亦不成对生活。 大杜鹃栖息于开阔林地,特别在近水的地方。常晨间鸣叫,每分钟24~26次,连续鸣叫半小时方稍停息。性懦怯,常隐伏在树叶间。平时仅听到鸣声,很少见到。飞行急速,循直线前进,在停落前,常滑翔一段距离。取食鳞翅目幼虫、甲虫、蜘蛛、螺类等。食量大,对消除害虫起相当作用。
【别名】布谷、获谷、郭公。
【释义】布谷的名字很多,都是因其声音相似才称呼它的。布谷鸟像斑鸠大,毛略带黄色,啼叫声相互呼应,二月谷雨后开始呜叫,夏至后停。
布谷鸟
鸬鸠就是布谷鸟,传说它哺育幼鸟的时候,总是做到平均如一。
望
饮鸩止渴知道吧?
斑头雁,雁形目,鸭科,雁属。大雁的一种,因头上有两条黑色条斑而得名。它体形如鹅,重约2500-3500克,长着桔红色嘴巴、黑色嘴唇、桔红色腿脚,灰褐色的羽翅,虹膜-褐色;嘴-鹅黄,嘴尖黑;脚-橙黄。飞行高度可达8000米以上,每日飞行300到500公里,是鸟类飞行的一级运动员。斑头雁对水的依赖性比其它水禽小,主食各种禾本植物,也吃少量贝类等无脊椎动物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小雅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anglaohu.cn/3123.html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邮箱:153055113@qq.com 我们会及时删除。